气象站要知道当前的能见度,需要专门的设备来帮忙,例如能见度传感器。这些设备通常安装在气象站的观测场里,周围没有高大的遮挡物,能准确捕捉大气中的情况,比如避免树木、建筑物挡住光线,影响测量结果。
测量能见度主要靠光学原理。能见度传感器会发出一束光,然后接收经过大气散射或透射后的光信号。大气里的雾气、灰尘、颗粒物越多,光信号就越弱,设备根据信号强弱就能算出能见距离,就像人眼在有雾时看不清远处,雾越浓看得越近一样。
在不同天气下,设备都能稳定工作。比如大雾天,能见度很低,设备能精准捕捉这种变化,哪怕能见度只有几十米也能准确测量;晴天时,也能准确测出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能见距离,不会受强光影响,保证数据准确。
能见度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数据会实时传到气象站的系统里。工作人员会结合这些数据,判断当前的天气状况,比如是否属于雾天、霾天,还会和温度、湿度等其他气象数据结合,为后续发布天气预报和预警提供依据。
有了准确的能见度数据,气象站能更好地服务公众。比如提醒大家雾天出行注意安全,开车减速慢行;也能为交通、航空等行业提供参考,帮助机场判断航班是否能正常起降,公路部门安排巡逻人员,保障大家的出行和工作安全。有采购需求可联系获取定制化方案(电话:15666887396)。
文章地址:https://www.thyqz.com/jswz/1630.html